全站搜索
文明校园创建
 
当前位置
新闻搜索
 
 
文章正文
品阅经典,邀君共读
Published:2022-06-11 09:49:06    Text Size:【BIG】【MEDIUM】【SMALL

品阅经典,邀君共读

阅读带给我们的是因人而异的情感与启发

 

我愿尚黑

 

——读《中国文脉》“黑色光亮”有感

 

|558班 张晓蕾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在战争纵横,烽烟四起的那时,中华文明迎来了第一次思想上的高峰,他们是佼佼者,自唇枪舌剑道尽人生抱负,各抒己见说尽理想未来。

 

为了荣华富贵,为了知己难寻,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天下大同,他们的爱赤诚而热烈,他们的步伐坚定而艰难。而在那思想绚丽的百家争鸣中,有一家,“它使其他的颜色更加鲜明,又使它们获得定力。”

 

墨家,墨,黑也。

 

中国有一种哲学,不是堂皇的棕黄色,不是飘渺的灰白色,不是飘逸的银褐色,不是沉郁的金铜色,是黑色,是宇宙天地的始源之色。

 

那是中国独有的,黑色哲学。

 

十天十夜的跋涉千里,黑色的衣袂随着粗犷的烈风飘扬,黑色的脚底被十个不分昼夜的赶路磨破,“一次次从白天走入黑夜。黑夜、黑衣、黑脸、从黑衣上撕下的布条、去包扎早已满是黑泥的脚。”

 

他找到了他的同乡鲁班。

 

他说:“北方有人侮辱我,我想请你帮忙,去杀了他。给你二百两黄金作酬劳。”

 

鲁班说:“我讲仁义,绝不杀人。”

 

墨子站起身来,深深作揖,黝黑色的双手上满是黑色的污垢与泥土:“楚国去攻打宋国,本就会牺牲本国本就稀缺的人口,而宋国又犯了什么罪呢?却平白无故地攻打它,这就是你的仁义吗?你说你不会杀人,但你现在却要杀千千万万的人!”

 

鲁班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带他去见楚王。

 

墨子通过层层比喻,说明楚国攻打宋国是错误的,有病的。

 

于是墨子与鲁班进行攻守对弈,每一次都是墨子胜,他黝黑的面庞下,是他伟大的黑色哲学与如同漫漫长夜一般的智慧。

 

他十天十夜的长途跋涉,只有一个目的:“阻止战争,捍卫和平。”

 

他是黑色,如同万古长夜的黑色,但长夜会有明星,墨子会有理想。

 

“一心想攻打别人的,致使上层统治者。社会低层的民众有可能受了奴役和欺骗去攻打别人,但从根本上说,却不可能为了权势者的利益而接受战争。这是黑色哲学的一个重大原理。”

 

在他与鲁班对弈的最后,鲁班对他起了杀心,但他却说:“我的三百个学生已经在宋国的城头之上等候诸位多时了。”

 

这三百人究竟有没有被派出,在古书中已没有了记载。

 

但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他确实有一批绝对服从命令的学生。“整个墨家子弟组成了一个带有秘密结社性质的团体,组织严密,纪律严明。”

 

他们一旦没有完成任务,就会为此付出生命,慷慨赴死,对墨家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司马迁所说的‘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成,不爱其躯’的‘任侠’精神,就从墨家渗透到中国民间,千年崇高,百年刚烈,不在朝廷兴废,更不在书生空谈,而在这里。”

 

人生漫漫,无尽的争吵与坎坷使一帆风顺从夙愿变成了祝愿,诽谤与诬蔑让好人被鞭策善意被埋藏,尽管如此,墨子依旧会勉励弟子说:有力量就要尽量帮助别人,有钱财就要尽量援助别人,有道义就要尽量教诲别人。

 

当我们走在荆棘丛中时,看着自己被磨破,被刺痛的双脚,是否会想起,在几千年前,有一个人也是如此,跋涉十天十夜只为阻止一场战争;是否会想起,夕阳之下,黄沙之中,墙头之上,一百人慷慨横刀赴死,与城池共存亡。

 

中国有一种哲学,是黑色的哲学,那位黑衣壮士背着精神食粮已经走了很久很久了,他累了,粮食口袋也搁在地上很久很久了。

 

我们来背吧。

 

《且听风吟》-一个夏天的回忆

 

|575班 宁渊超

1979年,30岁的村上春树写出了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这部小说在同年获得了《群像》新人奖,村上春树自此走上了小说家的道路,在第二部小说《1976年的弹子球》发表后正式成为了一名职业小说家。

 

现在看来这部小说是很不可思议的,作为一个新人作家却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任谁都会感到惊讶。据作者本人所说“每天夜里在厨房餐桌边边喝啤酒边写,顶多写一个小时”,从四月一直写到了夏日终于完成了这部作品。从风格上来说,它是一本日本小说,但不属于典型的日本小说,而更像欧洲美国的风格。村上春树在写这部小说时是先用英语写,后自己翻译成日语的,这就为全书塑造了一种疏离感,这种疏离感像公路上笔直的线一般地贯穿了全文,让人读完后陷入了和主人公一样的迷茫。

 

故事并不难讲,全书有名有姓的只不过是“我”、“鼠”、中国人“杰”和一个左手少了小指的女孩。“我”与女孩在“杰”的酒吧相遇,短暂地相识,之后又分离的故事,但在短短的四十节里,村上还插入了许多与故事无关的插曲。名叫“鼠”的讨厌富豪的富二代年轻人,借给我“沙滩男孩”唱片的少女,为我看病的医生,两节电台播报,一位虚构出来的作家,还有占据了一节的“加利福尼亚女孩”的歌词……这一切的一切都构成了这个有关夏天的巨大的回忆。“整个夏天,我和鼠走火入魔一般喝光了足以灌满二十五米长的游泳池的巨量啤酒……”“……否则简直熬不过这个无聊的夏天。”最后,女孩离开再不回来,鼠也走了,我最终也回到了东京。

 

可能看到这,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部书到底讲了什么,其实我也不知道,村上春树想要达到的就是这样的效果。距离感或疏离感,连带着孤独感一起构成了杂乱的夏天的回忆。读完本书,你或许能听到在炎热的夏天里的风声带着青春的遗憾,后悔一起远去,还有云雀的声音。

 

用《且听风吟》的最后一句话来做结尾吧,“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

 

蔷薇色,均值,青春

 

文|564班 郭振文

 

 就好比跟三两好友相约午后街角咖啡厅,一起阅读一本大家都很喜欢的小说。没有多余的强迫,没有过分的期待;淡淡的感悟,淡淡的享受,淡淡的共鸣。或许我们并不总需要饱含家国情怀,历史笔墨的文学作品来赏读,尝试去看生活的另一面,去看春花翻动,夏蝉轻鸣,然后去拥抱那个蔷薇色的青春。

 

如果把一部文学作品比作一件珍宝的话,空有璀璨夺目的材质和小巧玲珑的形状,抱着吸引人的目的雕琢其表,就会陷入实际表现低于预期的怪圈;若徒留其韵而忽视对表观的构筑,纵然文学性顶尖也不能吸引更多读者。

 

而《冰菓》正介于两者之间。《冰菓》实质上是披着推理外衣,内核却是讲述青春的故事。而所有青春故事的本质都离不开“成长”这个话题。

 

烂大街的青春小说故事梗概,无非就是主人公开始有着不成熟的三观,然后遭遇和认知相悖的事,最后修改三观。这样的小说确实抓住了成长的本质,但往往生活中的成长来得没有故事里那么轰轰烈烈,而且青春成长的本质是迷惑和模仿,并不只是简单的对立碰撞。

 

浅读文章,如果只从自我介绍上去判断角色,那么奉太郎是一个冷淡“懒惰”的天才少年,千反田是一个好奇少女,里志潇洒自如,摩耶花有些腹黑而耿直。但奉太郎会因自己的生活染上蔷薇色而迷惑,天真的千反田也有沉稳冷静的时候;里志会因自己的定位和处事而踌躇,摩耶花也有细腻而柔情的一面。

 

青春的旋律究竟是什么,相比于幼时,正值青春的孩子们在思考和处事方面会更加成熟,但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导致看似未卜先知的他们,其实有时只是照搬前人的经验。

 

但世界上并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人和完全一样的事。当事情发展事与愿违的时候,自己想要“表现的自己”与“真正的自己”之间的冲突导致的行为不协调,模仿和迷惑造成的“用力过猛”,才更符合青春的主旋律。

 

在自己的本质与自己的理想中磕磕碰碰的寻找一个平衡点,在极端中回归自己的均值,这才是真正的青春成长故事。

 

去看那些和你不同却相似的人的点点滴滴,去感受欢声笑语或是吵闹喧嚣中度过成长阵痛期的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或许生活就是这样,不会在说教和寓言上得出的的感悟,往往却会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片段里得到。

 

也许这就是众多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吧。

 

读《新参者》有感

 

|564班 李同生

 

暑假期间 ,闲来无事打开东野圭吾的《新参者》这本书细细品读,体味书中细腻且温暖的情谊。

 

本书以三井峰子的死为主线,以刑警加贺恭一郎的视角为主,从一个个细节处推理,一层一层地拨开迷雾,带领读者找到事件的真相。

 

本书的主角加贺恭一郎待人善良,追求正义且逻辑紧密。在探案中,他一直追求寻找案件背后的原因,从而避免相似案件的发生。这样的理念奠定了本书的温情动人,这也是本书区别于大量犯罪推理小说的关键点。

 

首先本书并没有血腥惊悚或者恐怖的元素,有的只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感。父女矛盾,婆媳争吵,母子误解......本书正是在这市井生活中一页一页的走下去。尤其是在第三章中,作者借由加贺的视角,塑造了一对犯错不愿认,针锋相对,却又心系彼此的婆媳形象。就如同我们的长辈一样,让人感到温馨,却又不会有疏离感,让读者感到不切实际。

 

其次本书的故事性强,读来不会让人感到枯燥。前面说本书主要写市井生活,但不会让读者有日复一日的乏味。主角穿梭在各个家庭之间,通过有趣的推理让读者看见了每一个家庭那本“难念的经”并对其做出帮助和疏导。看似每一章都是独立的个体,但又都和本书唯一的案件息息相关。

 

作为推理小说,本书的推理部分也丝毫不逊色。从第一章的推理行人走路方向和穿着再到最后一章推出凶手。每一章的推理都会让你感到新奇。

 

最后,本书随着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解决,读者的心灵会不断地得到温暖,正如加贺刑警所说的:从中学习,改变,并真正的救赎。

 

 

脚注信息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8-2021 大同一中文明校园网

晋ICP备17004866号